陈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落秋文学网网office111.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本以为桓温占领荆州会经过一番波折, 至少要跟庾爰之缠斗几个回合,却没想到庾家人如此识趣, 并未与桓温争夺荆州, 褚蒜子这一下高兴坏了。她褚蒜子的春天终于到来了,苦难终于结束了。这个时候, 没有人再反对她了吧?既然诸事已经安排妥当,那何不把父亲调回朝中任职中枢, 如此她褚蒜子也多一个帮手。
褚蒜子在显阳殿来回走了几步,想着把父亲调回来的事情还需与何充商议一下,毕竟她还得依靠何充处理朝政,抬头朝门外道:“来人, 招中书监何充。”
“诺。”內侍答应一声便速速前去请何充了。
大概一刻钟的时间,迎着温暖的阳光, 何充急匆匆从尚书台赶往显阳殿, 因两地都在台城之内,皆属于宫内, 所以何充不一会儿也就到了。
“太后。”何充两手躬于胸前,沉声作揖道。
“何卿家你来了。”褚蒜子见何充进门,赶紧朝內侍道:“赐坐。”
“谢太后。”何充又是一揖,待內侍搬来蒲团便小心落座于褚太后一侧, 抬头问道:“不知太后招微臣前来所为何事?”
“孤想让父亲入朝与卿家一起主持朝政。”褚蒜子试探着问道。
“本该如此。”何充想也未想直接答道。
“既然如此,何卿就拟旨吧。爱卿一直不愿意同时兼任中书监和录尚书事,那就叫父亲入朝和爱卿一起共同主持朝政吧。”褚蒜子微笑着道,这一次她的微笑更坦然了。
“诺。”何充答应一声便退了出去。不久之后朝廷的任命诏书便到了京口褚裒的手中, 褚裒手中握着这一旨明黄的诏书,眼眉深皱,也不知在思虑着什么?
与诏书同时到达京口的还有传召的一位大臣,吏部尚书刘遐。刘遐向来反对外戚专权,对于褚蒜子的诸多作法心有不满。但因终于朝廷,终于陛下的缘故,刘遐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皇帝年幼,太后主政也是朝臣们的一致意见,至于太后想要启用自己人那也是情理之中的,毕竟到目前为止,太后的行为对国家发展还是有利的。
“泉陵公(刘遐因功受封为公爵),旅途劳累,先进去休息休息。”褚裒站在门口,手中握着诏书,伸出一只手朝里引着,道。
刘遐看了一眼褚裒,并未说话,直接朝府内走去,褚裒紧随其后,跟在他身边的还有卫将军长史王胡之。
“季野兄(褚裒,字季野),你真的准备入朝理政,主持中枢?”刘遐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没好气的来了句。
褚裒愣了愣,没明白刘遐此话何意,一笑,道:“不知泉陵公此话何意?”
“难道朝中就没有比季野兄更适合主持中枢的人了吗?”刘遐仍是一脸没好气的朝褚裒道。
褚裒与王胡之相互看了一眼,不明就里,道:“还请泉陵公直言。”
“会稽王令德,国之周公也,足下宜以大政付之。”刘遐朝褚裒直言道。
褚裒早想到入主中枢的事情会有问题,只是一时还不知问题在哪,此刻听刘遐一言忽然有所顿悟。
“此刻入朝,朝中难免议论明府依靠女儿行外戚专权之实,明府可还记得前朝杨太傅。”王胡之提醒似的朝褚裒道。
提到杨太傅,褚裒猛然惊醒,深感这一旨诏书中蕴藏着巨大的危险,眼含惊恐,望着手中明黄诏书,心中一阵忐忑不安。
他知道王胡之所说的杨太傅是指杨骏。杨骏在女儿当上皇后之后独揽大权软禁患重病的皇帝,当时的天下可以称之为杨氏天下,然而不久之后就被政变所杀,株连三族。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他褚裒又岂能步前人后尘,想到此处,褚裒不禁心惊胆战起来。
“与其入主中枢,不如镇守地方。”王胡之继续道。
褚裒一脸惊恐,朝王胡之看了一眼,又看看刘遐,心里想着:“如果进入朝中则难免有外戚专权之嫌,遭人议论,倒不如镇守要地,既能守护女儿外孙,又能经营地方扩充实力,比起在朝中没有实权还要招人议论终归要好了许多。现在不去的话说不定还能留个让贤的美名,朝中其他大臣也不会有什么说法。”
这样想着,褚裒定了定心神,朝刘遐和王胡之拱手道:“二位所言有理,褚季野确实不宜主持中枢,季野这便上书朝廷请辞此事。”
刘遐听褚裒这么一说方才露出笑意,站起来道:“季野兄果然是明大事之人,既然季野兄不入主中枢,那何不推荐会稽王呢?”
褚裒看了看刘遐,低头思索片刻,而后抬头道:“便依泉陵公之言。”
褚裒心想:“如今女儿执政,朝中没有司马家族任何一人主政,满朝忠义之士难免会有议论‘这天下还是司马家的天下吗?’,且看这刘遐不就是这忠义之士中的一员吗?”这样一想褚裒也就答应了刘遐推荐司马昱入朝。
“褚某这边执笔回奏,还请泉陵公代为转奏太后。”褚裒站起来朝刘遐躬身作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