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秦军主将遇袭身亡 (第1/2页)
榕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落秋文学网网office111.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屯长说:根据西瓯军斥候报告,有个300多人的秦军运粮队伍,稍后将路过我们驻地北面第二座山岭后面的一个坡道。指挥部命令,趁着下大雨,伍长阿龙和另一个伍长各带领自己的队伍共10人,配合在那里潜伏的200多名西瓯军伏击秦军运粮队伍,夺取他们的粮食!
随即,阿龙等10名特战队员迅速扎上绑腿、戴上伪装,拿起弓弩等兵器,跟随西瓯军斥候火速出发了。
大约才用了三分之一个时辰,在西瓯军斥候的带领下,阿龙等10名特战队员就冒雨赶到了那个坡道旁,与早些时候在该坡道两旁丛林里潜伏下来的西瓯军会合。随后,阿龙及另一骆越特战队伍长与西瓯军长官紧急商讨了具体作战方案。
商讨中,阿龙率先提出的“等到前面第一辆运粮车差不多上到坡顶时,特战队神射手射杀领队军官”方案,当即获得一致同意。
很快,在十几名秦军的警戒和引导下,这支由5辆运粮马车和300多名秦军组成的运粮队进入了伏击圈,并缓缓朝着坡上行进。由于雨天路滑,拉粮车的马的马蹄及车轮不断打滑,运粮车行进更加缓慢。
见此,两名秦军指挥官焦躁不安,声嘶力竭地催促着全副武装的士兵帮助拉车、推车,其中的不少士兵甚至干脆将兵器放在了运粮车上,全力推拉粮车。
该坡道长百余米,眼看最前面的那辆运粮车就要上到坡顶,阿龙连忙发出一阵鸟儿的鸣叫声。鸟鸣声刚落,只见几名秦军军官当即被箭射中要害倒地,运粮队伍顿时大乱!
几乎与此同时,埋伏在坡道两旁丛林里的西瓯军和骆越特战队员,用弓箭对着乱成一团的秦军一阵狂射之后,迅即高声发出决战的呐喊声,冲向前去与秦军展开厮杀。
由于大雨一直在持续,运粮队的许多秦军备受困扰,戒备不足,其中的不少人甚至只顾埋头推拉粮车,把武器放在了车上,所以对于这一突然袭击,他们马上变得阵脚大乱,战斗力没能得到正常发挥,迅即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又经过一阵近身肉搏战,300多名秦军伤亡即已过半,剩下的还在继续顽抗,但也很快被消灭了。
这一雨天伏击战,200多名瓯骆联军以很低的伤亡代价,致使300多名秦军几乎全军覆没,5车粮食和12匹马都成了瓯骆联军的战利品。
当晚,骆越援瓯抗秦指挥部立即将这一战果和经验向联军指挥部做了汇报,由此,联军指挥部更加坚定了实行丛林夜间战、夜袭战、雨天战的信心。
一段时间后,坚持利用夜色、雨天采取的丛林袭击行动,骆瓯军的许多作战部队频频得手,消灭了许多秦军,夺取了不少秦军粮食,极大地打击了秦军的士气。但秦军并不甘于被动挨打,于是开始采取白天主动进攻的作战方式。
但由于秦军不适应当地气候及环境、粮食补给困难、联军善于山地及丛林作战等因素,致使秦军新的作战方式几乎都没能收到什么成效,后来很多秦军也只好退回到岭南北部一带。
就在秦军进攻岭南一年多来,在各地陷于被动挨打,兵员损失重大,粮草紧张的时刻,骆越援瓯抗秦指挥部传来消息说:不久前,秦军在漓水上游一带集结了重兵,开始组织军士和民工开挖连通湘江和漓水的运河(即灵渠),以图方便将军粮等物资和兵员运进岭南。为阻止秦军修建运河,骆瓯联军不断派出军队前往骚扰和攻击,但由于有秦军重兵保护,效果并不明显。而秦军能够顺利修建运河,自然是为几年后骆瓯军队的全面失败,岭南被秦军攻陷,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217年6月,瓯骆联军指挥部发出命令:位于西瓯国国都东南面的南流江一带,属西瓯国范围,那里的地势相对平缓,森林不够茂密,当地抗秦队伍难以施展拳脚,因此秦军在那里还比较活跃。考虑到驻扎于岜关、岜林及其周边一带的秦军数量已经大减,而且基本上已陷于绝境,因此命令骆越特战队屯长带领全队,在六天内赶到南流江东面的某个抗秦基地,指导和配合当地西瓯军开展强有力的抗秦活动。
接到命令的当晚,屯长立即让阿龙等两名得力干将,在两名西瓯军引领下,协助带领携带各式兵器的全体特战队,通过水路、陆路日夜兼程,赶往指定地点,并按要求于6天内到达了该基地。
该基地具体位于后世著名的关隘“鬼门关(桂门关)”附近的一座山岭上,此地西面不远处就是南流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