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夸父逐日化大山 娘娘回天再镇守 (第1/2页)
段文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落秋文学网网office111.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华夏神女始娲皇,傲然胸怀生正气,诸魔难犯娘娘尊,不怒柳眉横四方,方显风姓女英雄,魔道领主暗赏惜。
娘娘力压五强,先乃九歌之神曾天帝,然为心魔之始称宗祖,又为魔界法魔第一尊,亦后立天教化众生灵,成妖成魔乃教魔,最后历轮开辟魔界祖,蒙督在上仍不敌,娲皇天尊圣女在,此时已碾压魔门五甚强者下风来,女娲起身直胸立,素手依旧双双往后摆,高洁傲岸之下,柳眉剔竖,又一股凛然难犯的威严,自居于大魔境宫上为混鲲魔道主,下为左右众魔之众目睽睽于眼前。
蒙督岂甘口服心服之,恼羞成怒,横眉怒视,喝道“女娲,你以为这样,便可以离开我北溟狱海大魔境宫吗?你休想和你夫伏羲带着你这两个凡间孙儿,安然无恙的踏出大魔境宫半步!”
混鲲仍然合目之下,斥道“蒙督,你已败矣,仍有何话可说之?你可以力压三清三友,西方二圣和伏羲,却偏偏技不如女娲,怨之奈何?还不速速退下。”
任蒙督何以万般不服,闻得师尊已然发话训住,岂敢不遵之,起身向师父言道遵命而待告退时,最后再狠狠敌向女娲娘娘处。
女娲冷冷一笑,道“蒙督魔祖,本尊当然深知你岂肯心服,但输便是输,来日方长,本尊等着你便是。”
蒙督斥道“好,女娲,下一次你便没这么好运矣,等着瞧女娲,终有一日,本魔祖定当令你惨死于本魔祖之手!”
女娲淡然说道“哪便等有哪么一天,你再说如此大话也不迟。”
蒙督冷哼一声,气极败坏而走出大殿外,魔门掌教之主混鲲祖师高高在上,此时合眼的双目,渐渐张开,还是哪自威不怒,炯炯有神的目光,直视于女娲娘娘。
混鲲道“女娲永远不愧是为女娲,好一个古之神女,化万物之帝女也,就是因为你叫这名字,所以任他们何以毁灭天地,却终将非你之敌也。”
女娲正色问道“混鲲大仙,现晚辈既已赢了,还望你老人家遵守承诺,让我夫妇二人,带着这两位孙儿,离开大魔境宫,至于以后的事,自然是以后再说罢。”
混鲲问道“你还害怕,本祖师言而无信?”
女娲道“你的徒子徒孙,自然很多会,但是你老人家,晚辈相信你不会。”
混鲲笑道“女娲,这算起来,是本祖师与你第二次会面,第一次哪是在混沌未分,天地初开之时,现一晃便是整整十亿多年了,七十多年前,你为补天拯救你人间的人族子孙们,前去天台山寻找五彩神石,本祖师便在此以传音术与你对话一次,总之,自本祖师昔于紫宵宫大殿内,初见于你,便知,你人首蛇身之女,实为帝女之尊也,更会明白,你与我魔门一道,定会永远誓不两义之。”
女娲笑而问道“哪既是如此,你又何故,想收我夫妇二人为你座下弟子?”
混鲲道“因为本祖师欣赏你夫妇二神,还是哪话,尤其是女娲你,更令本祖师赏识之至。”
女娲道“晚辈同样还是哪话,道不同不相为谋,多谢混鲲大仙你对晚辈的赞赏,今后晚辈再见你老人家时,定当誓与你决一死战,纵身死于灰飞烟灭,元神俱损,晚辈也在所不惜。”
混鲲闻言,摇首一叹,问道“女娲,你这又是何必呢?你口口声声称我魔门一道,历轮天地以来,残害生灵,荼毒三界,难道你们玄门一道,以正气凛然自居的诸天神灵们,又何尝不是?尤其乃是你们的玄门都领袖鸿钧,难道他的道,便与你女娲的道,志同道合也?”
女娲听闻,陡然心中一愣,脑海中于刹那间,闪过哪几句话,哪正是“天地轮回,溟溟之中自有道,天之塌,地之陷,亦是哪溟溟之中,自有定数,苍天已裂,大洞已现,补天救世,自有另一神灵而为,但非本尊也。”又一句于记忆脑海一闪,便是哪“蚂蚁在人的面前,何足道哉,而人站在天地间,又是何其的渺若尘埃,在大自然面前,茫茫九天,沉沉大地,又是多么的微乎其微,而鸿蒙,大道的眼里,同样又是哪么的不过沧海一粟罢。”
不错,正是此几言,乃当初共工怒触不周山后,苍现大洞,天塌地陷,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道祖鸿钧极仙尊驾来至时,娘娘为众生跪求鸿钧道人在上,而以道为尊,天道显化之鸿钧,却正对娘娘所说此言。
女娲突然又一笑,目光如电之下,又柳眉凤眼直仰魔道祖师爷,冷漠一笑,讲道“混鲲大仙,你所言甚是,晚辈与鸿钧道祖,同样也是道不相同,难以合谋,但是,本尊倒宁可与我夫君,拜于他门下,永为记名弟子,亦誓死不入你魔门之道,因为,不论怎么说,他老人家是鸿钧,而你老人家乃混鲲,晚辈最后,同样也是这句话,说给混鲲大仙你听,三界众生,皆有其道,是为三界众道也。”
混鲲闻后,良久之下看了娘娘不可侵犯之尊容,双目又轻轻的微微合上,说道“女娲,你走吧,随你夫伏羲,带着你的两位孙儿,离开北溟狱海大魔境宫,且回到你该回到的地方去吧。”
女娲最后冷笑一过,施礼道“混鲲大仙,晚辈随夫向你告辞,你我后会有期。”
言罢,娘娘转身而行,尊夫伏羲畅怀大笑,携着炎黄华夏二祖先,离去了大魔境宫殿外,诸魔们虽心有不甘,瞋目切齿,万目睚眦,却也岂敢有违师尊之意,自然只得憋于心中也。
女娲与伏羲,全然无恙救回了炎黄,远离了北溟狱海大魔境宫,再随二孙返回涿鹿帝都,炎黄妻子,嫘祖,女魃,瑶姬见到她们的夫父平安归来,又见得两位祖先娘娘和人祖再已来到,自然雨过天晴后,笑逐颜开,眉飞色舞,大臣应龙,仓颉,大鸿,风后,力牧,常先等更是皆大欢喜,顶礼模拜于人王娲皇救得炎黄而归矣。
娘娘女娲,太昊伏羲,夫妇创世神,又在人间呆过十日后,正待次日又当归往天界时,女娲陡然算得炎帝麾下大将夸父,命不久矣,忙带着炎黄二孙,来到近在北方大泽之处的荒山野岭之处,竟已见到,身材魁梧,高大威猛,且又铁骨铮铮的夸父,已经是拼着最后的一口气,逐日不成终倒下,不自量力追天日,后世流传至好汉。
女娲见状,连忙身形一闪,刹间来到夸父倒地跟前,但见得夸父,已然是奄奄一息,心知乃是,这些天夸父誓死必追日,不到前头岂甘休,只因人间华夏天下统,了无牵挂猛逐日,终将今日已憔悴,累渴浑身终难撑,倒地方休追太阳。
原来正是夸父最后而逐日,追了足足九天九夜不休不眠,正当烈火炙炙的阳光,追赶越近之时,不禁头昏眼花,目眩头昏,顿时晕将过去了,醒后高空之太阳已经不见,夸父继续向阳光再出,猛追不舍,每回当追至太阳越近之时,则更是焦躁难耐,全身水分都被蒸干,夸父岂肯罢休,匆忙跑去东南方黄河,俯下身子喝尽黄河之水,又慌忙跑去渭何,将渭河之水狼吞虎咽之下,尽数喝干,却仍然难以解渴,夸父往北而奔跑,必欲喝尽大泽之河流,但终将于最后疯狂之下,累渴之至,跑于此处,支撑不住,就此倒下了他巍然身躯,从此无力起身,更万般无奈再度追赶哪对于凡人而言,永远都无法追之而上的遥不可及,九天而在的太阳矣。
夸父渐渐合眼之下,忽然见到一位悲天悯人,仁爱怀三界之女神,女娲娘娘便已出现于他眼前,娘娘素手轻轻一举,微微一挥,一道花瓣灵气光茫,缓缓的洒落于自己的九尺躺卧的身体上下,方使夸父有着最后气力而对娘娘在上,有口能言之。
夸父笑道“女娲娘娘,原来是你来了,恕小的不能再起身,给女娲娘娘你行礼叩拜也。”
女娲轻轻说道“无需多礼,夸父,你的道,便是今生今世,必追太阳于眼前,而誓不罢休吗?”
夸父道“正是如女娲娘娘所言矣。”
女娲问道“哪你觉得你自己追到它了吗?”
夸父微微一笑,道“回女娲娘娘,小的我感觉,既是追到了,但也没有追到。”
女娲听罢,再问道“你为何这么想?”
夸父道“因为只要小的没有放弃追赶哪永远遥不可及的太阳,哪太阳,但便随时随地,皆近在小的眼前。”
女娲轻轻摇头,道“可是你到底还是没有追到它。”
言罢,娘娘玉手张开,再慢慢的向夸父挥过,夸父满脸笑容,真是哪春山如笑,见得自己赶至太阳前,双臂张开,拥抱太阳近在咫尺,毕生雄心壮志如愿矣。
夸父感激之至,最终笑道“女娲娘娘,谢谢你,多谢你能让小的在临死前,终于追到太阳的前方,小的看到了,更深深的感应到,原来太阳它,比我们的大地还要大很多,怪不得会常常照耀得大地,常年大旱,女娲娘娘,小的现已死而无憾也。”
最后话音一落,最终的淹淹一息,已见得夸父微微合上双眼,溟目于九泉之下,带着最后的兴高采烈,满足的笑容,走了。
女娲娘娘深深叹息,闭目之下,动容感概,伏羲与炎黄已来到眼下,炎帝见到,尖声大喊,正待忙忙跑过去扶起夸父的尸体抱头大哭时,早已让祖父伏羲给拦住。
伏羲道“孙儿,不必了,他已经走了,让他永远的长埋于此吧,因为他实在是累了,太累了。”
炎帝与夸父虽为主臣,实则情如手足,亲如兄弟,如今此时见他远离自己而去,从此永不相见,自是难免触目伤怀,肝肠寸断,不一会,刹间,怎见得一片桃林,枝繁叶茂,繁花似锦千里而化,生长于此天此地间,原来竟是夸父拐杖所掉落之处,随着主人死矣,俱有灵性之下,而变化来之,方圆数千里之处,不再是哪荒郊野外,而是哪宛如世外桃园,亦如仙境般,徐徐而生,从此生生不息,至待天地毁灭。
女娲双眼张开,道“夫君,炎帝,黄帝,我们离开这吧,他的身体,快要化为一座高山矣。”
创世夫妇神,炎黄二帝,远远的离去后,果不出娘娘所料,夸父的巍峨身体,变成哪一座高耸既雄伟的大山,高高耸立而起,直逼上苍之云宵,后世尊称为夸父山是也。
四对眼神,八只目光,静静地,好生的守望着,自是伏羲女娲,炎黄大帝,良久过后。
女娲问道“炎帝黄帝,你俩孙儿,看到了吗?”
炎黄齐声对祖母说道“回祖母,孙儿看到了。”
女娲又问道“哪你们便告诉你们的祖母和祖父,你们看到了什么?”
炎帝道“回祖父祖母,孙儿看到了,何为大无畏,他便像极了孙儿的小女,也便是祖父祖母的玄孙女,原是女娃现为精卫。”
黄帝答道“回祖母,回祖父,孙儿我看到的乃是,眼中所见,愚不可及,心中所见,却是大智若愚,这世上,有些事是永远也办不到,但是如若一如既往,至死不渝,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去做,一直不回头的走下去,却很有可能,终有一日,必能做得到,纵然终究仍是无法做到,但是至少,比起每一个人,从来都没做过,岂止强上千百倍。”
女娲道“黄帝,你已是人间华夏各部落之主,当今天下中原之帝,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天上神仙也好,大地凡人也罢,其实有一种道,你可以这么去想,哪便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方能感天动地,哪便没有什么事是永远也办不到的,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