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吴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落秋文学网网office111.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桓温之所以摆出要兵谏的样子,一方面是长期受打压后实在忍无可忍的一种心理发泄行为;另一方面就是要向殷浩施加压力,意思是说:你倒底要不要北伐?你不北伐就别推三阻四的,不如直接让我来主导北伐。
殷浩与司马昱这两位擅长清谈的名士看到桓温连军阀的架势都摆出来了,两人都被吓坏了。殷浩一会儿决定要避位,一会儿又决定要拿驺虞幡来对付桓温。驺虞幡是一种绘有驺虞图形的旗帜,只有经皇帝批准才可以使用,其作用是让军队解严收兵。这当然是个想当然的办法,桓温连这才八岁大的皇帝都不放在眼里,又何况是区区的一面驺虞幡?
正当两位执政都手足无措的时候,王导堂弟王彬之子、王羲之的堂兄弟、时任吏部尚书的王彪之站出来了说话了,他力劝两人千万要挺住。他对会稽王司马昱说:“让殷浩辞职不是保全社稷、为殿下着想的办法。如果殷浩因此而辞职,人情必然惊骇,只剩下天子独坐在朝堂之上。这样的话,就必须要有人来承担国政的大任,那么,这个人不是殿下,又会是谁呢?”一向懒政的司马昱觉得他讲得很对。然后,王彪之又去劝说殷浩说:“桓温抗表问罪,大人您首当其冲。如今双方嫌隙已成,倘若此时引咎退位,怎能保全性命?最好是暂且冷静地观察事态的发展。我们最好先由相王(司马昱)向他写信解释,表达诚意,分析成败,劝他退兵;如果他仍不听从,就让皇帝下诏让他退兵;如果仍然不从,那咱们就跟他干仗。您不应这样匆匆忙忙的,自己就先乱了自己的阵脚。”殷浩听罢,就自我解嘲说:“对大事进行决策是十分困难的,这几天来,桓温这小子让人十分烦闷,听到你的话,我的心里才豁然开朗。”
抚军大将军司马高崧也对司马昱说:“我们应该给桓温下书,分析利弊,他自然会回师。如果不听命,则整顿军队,顺逆立刻就会分辨。如果您还有其他的计划,请先将我杀掉祭鼓!”说完,就在司马昱的座上替他给桓温写信:
“寇难宜平,时会宜接,此实为国远图,经略大算。能弘斯会,非足下而谁!但以此兴师动众,要当以资实为本。运转之艰,古人之所难,不可易之于始而不熟虑,须所以深用惟疑,在乎此耳。然异常之举,众之所骇,游声噂沓,想足下亦少闻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或能望风振扰,一时崩散。如其不然者,则望实并丧,社稷之事去矣。皆由吾暗弱,德信不著,不能镇静群庶,保固维城,所以内愧于心,外惭良友。吾与足下虽职有内外,安社稷,保家国,其致一也。天下安危,系之明德。先存宁国,而后图其外,使王基克隆,大义弘著,所望于足下。区区诚怀,岂可复顾嫌而不尽哉!”
高崧给司马昱起草的这封书信,可谓是一篇措辞得体的佳作,开始对桓温褒扬有加,接着又摆出了自己的苦衷,同时,又对桓温的行为进行了含蓄的批评,最后还对桓温进行一番劝勉,希望他不计前嫌,共保社稷。
桓温的这一招试应手吓得殷浩和司马昱着实不轻,差点就要出乖露丑了,但是朝中毕竟还是有能人的,桓温在收到了司马昱的信件后觉得朝廷方面应对无误,他知道自己试探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再纠缠下去也没多大的意义,于是,撒完娇之后就收兵回夏口去了,他并且上疏对自己的行为解释道:
“臣近亲率所统,欲北扫赵魏,军次武昌,获抚军大将军、会稽王昱书,说风尘纷纭,妄生疑惑,辞旨危急,忧及社稷。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顾,陨越无地。臣以暗蔽,忝荷重任,虽才非其人,职在静乱。寇仇不灭,国耻未雪,幸因开泰之期,遇可乘之会,匹夫有志,犹怀愤慨,臣亦何心,坐观其弊!故荷戈驱驰,不遑宁处,前后表陈,于今历年矣。丹诚坦然,公私所察,有何纤介,容此嫌忌?岂丑正之徒心怀怵惕,操弄虚说,以惑朝听?
昔乐毅谒诚,垂涕流奔,霍光尽忠,上官告变。谗说殄行,奸邪乱德,及历代之常患,存亡之所由也。今主上富于阳秋,陛下以圣淑临朝,恭己委任,责成群下,方寄会通于群才,布德信于遐荒。况臣世蒙殊恩,服事三朝,身非羁旅之宾,迹无韩彭之衅,而反间起于胸心,交乱过于四国,此古贤所以叹息于既往,而臣亦大惧于当年也。今横议妄生,成此贝锦,使垂灭之贼复获苏息,所以痛心绝气,悲慨弥深。臣虽所存者公,所务者国;然外难未弭,而内弊交兴,则臣本心陈力之志也”
桓温的这篇《上疏自陈》算得上是散文的名篇,其语气慷慨沉郁,直抒胸臆,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如下:
“我近期亲自率领所统辖的部队,想北上扫平赵、魏,军队到达武昌,得到了抚军大将军、会稽王司马昱的书信,说是目前社会上是非纷纭,疑惑丛生,信中谈到形势危急,令人忧及社稷的安危。我静心思索下来,对这种怀疑所产生的原因感觉到非常惊愕和不解。我因此感觉孤独无助,如沉深渊。我以鲁钝之材,却为国家肩负着重任,虽然无与此相称的才能,但职责在于平定祸乱。如今,国耻未雪,寇仇未灭,幸好遇上开明泰世,敌人又有机可乘,就是有志匹夫,尚且心怀愤慨,我又如何能够忍心坐观国家的祸败呢!所以,抬着干戈来回奔驰,不敢安歇,先后上表陈情,到今天已一年多了。坦荡忠诚,公私可察,不知道哪里出现了些许的差错,竟招来了如此猜忌?这不正是奸佞之徒心怀恐惧、搬弄是非和惑乱朝政的伎俩吗?
从前乐毅竭诚事燕,结果垂涕出奔;霍光尽忠于汉,结果受上官桀的诬告。谄言诋毁高行,奸邪败坏美德,这是历代关系社稷存亡的祸患。如今天子年轻,太后陛下以圣明贤淑之德,谦恭任贤,将国家大事托付给群臣,朝中群贤毕集,德信布于远方。再说,我家世代蒙受殊恩,服侍三朝,既不是来自异邦的客卿,又不像韩信、彭越那样有裂土为王的野心,可是,离间谗毁我的诡计出现在某些人的心胸,流言蜚语传遍四方,这就是古代圣贤蒙冤悲叹于既往,而我也忧惧于当前的原因。如今有一些人对我横加指责,无中生有,罗织罪名,使行将灭亡的贼寇得以复苏和喘息,这是最让人痛心疾首、悲愤欲绝的。我虽然心中所想的只是公家,所致力的唯有国事,可是现在外敌还未消灭,内弊却接连产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产生尽力报效国家的志向。”
朝廷的当政者这次被桓温吓出一身冷汗后,也体会到自己过去对桓温的态度和做法确实有点太过了,为了安抚他那颗积怨难平的小心脏,就决定升迁他为太尉,可是桓温却不想领这个情,执意推让而拒不接受,他的意思是:“我不是为了这个才故意撒娇的,我真的是志在北伐呦!”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ewenwu.cc。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