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第六十八章 (第1/2页)
江山微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落秋文学网网office111.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夏,皇城。
延平三年春,太上皇迁居长华宫。
这是年前就定下?的。
可那长华宫久无人居住,又荒废多年,少帝为表孝心?,原打算彻底修缮重整,定要尽善尽美,连方案都备好了,刚提了一下?,太上皇便否了,只叫他命宫人打扫一番,修补破损的门窗,能凑合住就得了。
少帝自?是不敢还口。
他在这位以冷峻严厉、不苟言笑著称的太上皇面前,一向怂的很。
太上皇并非他的亲生父亲。
十一岁那年,他随着一众适龄宗室子弟入宫,经过数月的观察和考核,太上皇将他留在身边,悉心?培养,又在他十六岁时,正?式立他为太子。
他成了太上皇名义上的孩子。
从小,他对这位陌生的‘父皇’,就有着渗透骨血的敬畏,即使他待自?己并不苛刻。
那人的一生都是传奇。
年少随军出征,多年戎马生涯,在位数十年勤于朝政,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平北羌战南越,终换得四海升平,万国?来朝。
但?百姓和朝臣私下?议论最多的,不是他将名垂青史的丰功伟绩,而是围绕他的诸多未解之谜。
他究竟有没有谋朝篡位。
他登基后册立的第?一位太子,他那不到六岁就意外夭折了的侄儿,是不是他下?手害死的。
……
还有众人最津津乐道的一点。
他一生无妻无妾无子,贵为帝王,坐拥天下?而荒废后宫,任凭言官御史以死相谏,始终不动摇,那许多因此而起的流言里,究竟哪一条才是真?的。
有说?他战场负伤,从此不能人道。
有说?他不恋美色,其实怀有不可告人的断袖之癖。
更?有说?他迷恋一位早逝的义妹,因此不愿接纳别人的。
众说?纷纭,都是不着边际的猜测罢了。
可少帝知道,也许,真?的曾有过那么一个人。
他进宫的时候,父皇的母亲,那位最是温柔慈祥的李太后年事已高,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起初几年,他常过去请安。
李太后原来住在慈宁宫,后来不知为何,搬进了地方不算宽敞,装饰陈设也远不如慈宁宫的寿康宫。
他那时年纪小,不懂事,好奇便问?了出来,李太后怔了怔,只是苦笑:“睹物思人,物是人非……哀家心?里的这道坎,过不去了。”
物是人非的那人是谁,李太后不曾说?起,只是宝华殿去的越发勤了。
最后那年,她病的起不来床,经常咳嗽不止,所用的帕子都很旧,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换来换去,也就那四条,看在他眼里,只觉得奇怪。
李太后精神不济,有时和他说?着话,便会突然走神,脸上现出久远的哀伤之色。
还有一次,他过去的时候,听见彭嬷嬷正?在安慰太后,而李太后重复来去,一直说?着几个字:“哀家真?的想不通,想不通……”
李太后心?里有道坎,至死迈不过去。
太后病重,回光返照之际,他远远跪在底下?,父皇陪在床榻边。
李太后形容枯槁,望着两鬓已生华发的儿子,声音虚弱:“哀家一生圆满,别无所求,可……可有一事,求不得心?安,只怕死后都不能瞑目。”她握住他的手,咳嗽了一声,那眼神近乎哀求:“哀家时日?无多,皇帝……你对哀家说?句真?话,他们……他们究竟是怎么死的?”
父皇眉目不动,语气更?是平淡:“自?尽。”
李太后身子一颤:“为什?么?”
父皇沉默片刻,简短道:“因为宁可死,她都不愿留在朕身边。”
他竟然笑了一下?。
不知为何,那笑实在是可怕极了。
“没有朕,她会过的更?好。”
太后薨逝后,父皇以风水和重建为名,放火烧慈宁宫西?殿。
他在一边看着,心?中疑惑更?深。
且不说?这风水和烧房子有什?么关系,就说?他那向来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父皇,一边命人放火,一边又叫禁卫军指挥使秦大人带人等候在侧,将水龙备下?。
西?殿一直门窗紧锁,由?专门的人看守。
此刻,太监浇了满地的油,有人执火把,正?要进去,秦大人上前一步,拦下?了。
他站的近,恰好听见秦大人压低了声音:“不急……慢慢来,你进去以后,起码等上一炷香的时间——”
父皇冷眼扫过来:“秦衍之。”
秦大人便叹气,挥挥手:“烧!”
熊熊烈火一点即燃,火舌席卷直上。
父皇紧绷着脸,火光映在他漆黑的眼底,片刻的压抑和沉默,他咬了咬牙,仿佛恨极了,一声令下?:“灭火!”
“……”
秦大人叹了口气,看父皇一眼,转身指挥侍卫扑灭大火。
他愣住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这……这比朝令夕改还迅速,变脸如翻书,说?好的君无戏言呢?
虽然灭火即时,西?殿还是烧坏了小半,住不得人。
后来,他听说?,父皇从不明?说?,但?对此是后悔的,还因为秦大人没有劝谏到底,恼过一阵。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真?实性存疑。
父皇总是教?导他君子一诺值千金,言出必行?,可他自?己总在某件莫名其妙的事情上反复无常。
那是一具无名的棺椁,停灵皇陵外足有数十年。
宫里的老人对棺椁主人的身份三缄其口,其他人便只能猜测,大都说?是侍寝过的嫔妃,因犯下?重罪,触怒了父皇,死后依旧不得入土为安。
父皇曾多次命秦大人随意找块地下?葬,每次刚说?完,秦大人门还没出,立刻反悔,又不许他去。
如此几次,秦大人想必都烦了,左耳进,右耳出,敷衍的很。
除去这桩怪事,父皇为人是极果决的。
譬如,很多年之后,父皇过完七旬寿诞,毫无征兆的,突然下?旨禅位,举朝震惊。
众臣纷纷上书求父皇收回成命,他也一样,连续好几天,长跪养心?殿外,求了又求,请了又请。
非是他故作姿态,显摆自?己谦逊孝顺。
而是父皇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一直康健,如今大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他这个太子当的好好的,没有必要这么快当皇帝啊。
可不管旁人怎么劝说?,父皇无动于衷,四个字打发了。
——朕意已决。
禅位后,父皇在西?殿住了几年,可慈宁宫毕竟是历代太后所住之地,不方便,年前,他便动了迁往长华宫的心?思。
这就有他头疼的了。
他的嫔妃不多,多的是闲置的宫殿,哪一处不比废弃多年的长华宫好?真?要搬去了,可不是落人口实,让人说?他不孝,对太上皇不敬么?
但?他不敢违逆父皇。
那就修罢,缝缝补补洗洗刷刷,至少不能太寒碜。
开?春后,迁居那天,他亲自?陪同太上皇。
朱红色的宫门大开?,庭院楼阁焕然一新?,喜气洋洋,就差放鞭炮的了,丝毫瞧不出曾经的衰败、荒凉。
父皇皱眉,瞥了他一眼。
他心?里发毛,下?意识地站直了,等候他训斥。
父皇最后也没说?什?么,只留下?一句‘不是这样’,便走了进去。
不是这样的……又该是如何?
他心?里的长华宫,究竟是怎样的情景?
进得殿内,他吩咐了负责伺候的宫人几句话,忽听里间哐啷一声巨响,生怕父皇有事,慌忙赶过去,却见墙上一幅裱起来的画,被掷在地上。
他捡起来看了看。
画的是雪中红梅,雪落无声,枝头疏疏落落几朵红梅。
这幅画一看就有些年月了,但?依稀辨别的出是大家名作,意境高远,他还特意叫人修补了损坏之处,挂在显眼的地方。
父皇脸色铁青。
这些年,父皇喜怒愈加不形于色,即便不喜,多半放在心?中,明?面上只会说?两句意味不明?的话,让听的人自?行?体会。
可这一瞬间,他的厌憎如此明?显。
他忙叫人扔出去。
只是几朵红梅而已,平日?里,也没见父皇讨厌梅花啊。
又过了两年,父皇年轻时战场上留下?的旧伤频繁发作,一到阴雨天,疼痛难忍,可他从不明?说?,只传太医看了两次,嫌他们无用,便懒得传召了。
今年的冬天特别寒冷,漫长的永无止境。
父皇偶染风寒,一直不见好,渐渐的,竟有缠绵病榻之势。
他忧心?不已,隔三差五召集太医前来长华宫,谁知那几个老头子支支吾吾半天,竟来了一句,太上皇年事已高,这次怕是不好。气的他差点踹人。
父皇的情况,他自?己也知道。
在位多年,父皇从不信鬼神,对宝华殿都敬而远之,李太后过世后,更?是将所有僧人赶出宫,不留余地。
可是这年冬天,帝都方圆百里内,但?凡有点名望的高僧,全都奉命赶来长华宫。
这也是人之常情。
他想,父皇毕竟是惜命的,谁不想长命百岁呢。
因此,当所谓的高僧法师提出要念经诵佛,为太上皇祈福之时,他一口应承下?来,不料父皇嗤之以鼻,声称他不是为这个才召他们进宫的。
他不明?所以,那些和尚法师更?是一头雾水。
父皇脸色苍白,半坐在床榻上,轻轻咳嗽一声:“很多年前,我对一个人说?过一句重话,算得上半个誓言——”
他问?:“谁?”
父皇冷冷看了他一眼。
他即刻闭嘴,安静站在一边。
底下?有一个老和尚便自?告奋勇,无论太上皇承诺的是什?么,必定设法让那誓言应验。
父皇道:“不。”
所有人都看着他,实在弄不清楚他想干什?么。
父皇沉默很久,声音渐低:“……撤回去。”
众人呆住。
“随你们怎么作法,只要——”父皇看着他们,一字字道:“在我死前,把那句话,撤回去。”
“……”
父皇一生不信佛,不信命,只信他自?己。
究竟是怎样的誓言和‘重话’,才会让他在生命将尽之际,如此迫切的想要收回承诺,甚至不惜借助于鬼神的力量?
又是对着谁许下?的诺言。
父皇没能撑到次年春天。
严冬冷夜,殿内灯火通明?,温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