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畔听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落秋文学网网office111.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谢宝树不知道西方的孔雀国是什么样,但是在大唐,佛教确实是不怎么受待见。
在《阿含经》里有一则故事:舍卫国有一位具足财势、名位的好施长者,也就是给孤独长者。邻国有一位满财长者,这两位长者是很好的朋友,经常来往和互相贸易。?
有一天,满财长者到舍卫城去探望好施长者。当时,好施长者的女儿来向父母请安,父亲就向女儿介绍:这位是我的好朋友——满财长者。并叫女儿向他问讯作礼。这女孩名叫须摩提,长得很漂亮,也深具女德。
满财长者看到她,眼睛一亮,因为他有个儿子正值适婚年龄,看到好施长者的女儿如此庄严贤慧,他觉得儿子跟她很相配。等女孩进去以后,他立即向好施长者说:我有个儿子。你想,我们两家是否门当户对?
好施长者回答:依门风、家教而言,当然没话说:而且,若能和你结这门亲也很好,不过,这是不可能的。满财长者听了感到很奇怪,问道:我们既然门当户对,又是好朋友,为什么不可能呢?好施长者说:因为信仰不同,所以不可能。
满财长者又问:你们的信仰是什么?好施长者说:我们全家都是佛陀的弟子,我女儿对佛陀非常地敬重,佛陀的教义深入她的日常生活中,已无法分离。你们的信仰和我们完全不同啊!你我是好朋友,信仰不同还没关系。但是,我女儿若是嫁到你们家,可能无法和你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满财长者就说:信仰可以分开呀!她信她的、我们信我们的,没关系!她可以继续虔诚地信仰她的佛教。 当时,好施长者感受到满财长者的诚意,于是就答应了这门亲事。?满财长者很高兴地回去了。不久,他们以非常隆重的排场,还有很多的金银财宝来娶亲,而好施长者也以丰厚的嫁妆让女儿嫁过去。?
迎娶队伍回到城门时,有一群外道的修行者就围过来了。原来,他们这个城有一个规矩——不能与本城以外的人有婚嫁关系。如果犯规的话,就要罚六千两。而且还要设席请客,供养六千位外道教的修行者。?满财长者知道这个规矩,所以他很高兴地设席供养。供养之后,他还教新郎、新娘来行宗教的礼节,要礼敬这些修行人。但是,这些外道教徒,他们习惯于上身裸体,所穿的都是半身裸露的服装。?
此时,新娘须摩提一听公公说,要行他们的宗教仪式供养这修行者,她认为这不是正确的修行法门,所以坚持不肯去。不管她的公公如何恳求,新郎也多次要求,还是没办法。最后这场婚礼办得很无奈。自从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满财长者每天都很懊恼、闷闷不乐。?
有一天,一位婆罗门教的学者来探望满财长者,知道长者的近况后,就向长者说:有一回,我去舍卫国时,看到僧团十分整齐、庄严,每一个人都是威仪具足、神通广大,这是一个很好的宗教。哪怕是小沙弥,出家以后也是威德俱全!
但是,满财长者说:有什么好呢?我们原来的宗教信仰就是这样的,哪有办法改变?哪有娶一个不同信仰的媳妇,全家的信仰就要跟着改变的?婆罗门教长者就说:我们所要追求的是精神信仰,应该要更上一层楼;就像我,奉祀的是婆罗门教法,但是在我心灵上也很佩服佛法的教育,有什么不好呢?
满财长者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请媳妇出来;这位婆罗门教长者向她说:妳们的教法这么好,何不请佛陀来这里说法,让妳的公公、夫婿也能够了解妳所信仰的宗教呢?」
须摩提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跑到楼阁外当空祈祷,请求佛陀来应供;她以最恳切的心祈祷,希望佛陀能够到满富城来接受供养。?
须摩提的祈祷,佛陀在舍卫国也感受到了,他知道须摩提在满富城有困难。于是,先让比丘陆陆续续到满富城来,最后佛陀也来了。?
僧团到达时,他们的威仪令城里的人深受震撼。佛陀受供以后,就要开始说法,这个消息,从长者家里一直传到城市外面,不断地再传下去,确实是一大盛事啊!?
佛陀在那里度化了很多人,满财长者全家也全部归投在佛法中;从此他们的信仰一致,具有正信宏观,不只全家幸福和乐,也使得那城市的人普遍得到法益。
过去,有一个村落的长者们,听说佛陀要到村落来,立刻征召年轻力士整顿道路,村内的壮士竞相参与,人数共计五百名。整治中,发现道路中央横着一块大石头,任凭五百力士如何使力,都无法搬动。
这时,正巧佛陀路过,询问原因之后便说道:“我来帮你们把石头移开。”只见佛陀轻轻一提,便举起石头抛向空中,“咻!”地一声,瞬间就不见石头踪影。这些力士又问:“世尊!除了父母所生力、解脱力,还有没有更大的力量呢?”
佛陀回答:“还有福德力。佛陀因为修行圆满的福德力,才能于菩提树下,降伏魔障,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五百力士又问:“世尊!除了福德力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力量?”佛陀说:“还有智慧力。智慧圆满,才能断尽无始劫来积习的烦恼。”五百位力士又问:“除了智慧力之外,还有更大的力量吗?”
佛陀就讲:“还有神通力。有神通力可以降伏耆旧无智、贡高的六师外道。”
五百力士接着又问:“除了神通力,还有其他更大的力量吗?”
佛陀回答:“虽然有父母力、禅定力、解脱力、福德力、智慧力和神通力,另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力量,谁也逃不过,就是无常力。”
接着佛陀为大众说了这么一个偈子:“禅定与解脱,福德智慧力,如斯诸力等,无常力最大。”
佛陀告诉五百力士:“当知如来之身虽如金山般地坚固,最后还是归于无常。有智慧的人,应当追求无常不能逼迫的境界。”佛陀又说:“你们应当知道,今日世人的寿命渐渐减短,色力薄劣。其实这颗大石,只是过去的人平常抛掷戏弄的石头而已,你们可以看看石头的两旁,还留下手指拿取的痕迹。”一旁专注谛听的五百力士,个个惊讶不已,生起稀有之心,摧伏了内心的骄慢。
佛陀知道他们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就继续为他们开示四谛法门,五百力士无始以来积习的错误知见,就此摧破,证得了初果罗汉。
永州的张居士,原来以屠宰为职业,每天杀猪的时间是听到邻近寺里打钟的声音开始,天天这样,好像成了一种制度。
有一天,寺里忽然不打钟了,原因是:寺里的和尚,夜里梦见十一个人恳求饶命,请求明天早晨不要打钟,这样他们就可以度过生命的危险。
张屠户这天早晨因为没有听到寺里的钟声,天大亮才起床,一看要杀的那头猪,生下了十一头小猪。张随即去寺里打听为什么今天早晨没有打钟,打钟和尚便把昨夜梦中的事告诉了他。
张屠户因此明白了轮回因果真实的道理。于是放弃了屠宰这一行业,归向佛门,专心致志地念了十多年的佛号,能知过去未来的大事。尤其能够自知死日,坐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当地老百姓给他修建一个小庙,把他的肉身放在里边奉祀起来。作为后来人改恶修善,放下屠刀,修行证果的学习榜样。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 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 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 过是短短的几十年。
不可不知的佛教故事全集_
第一章 心诚则灵 认识自己一室六窗 点石成金 真正的佛法就是要求人能把握自己的心。别让自己的心那么散乱,人心一 旦散乱了,活着就会觉得辛苦。
人们想要净心的时候。往往习惯于用理性去控制,但这样做的结果可能适 得其反。告诉自己:“不能动心,不能动心”,这个时候心已经正在动了。提示怕 己:“心不能随境转”,这个时候心已经转了。真正的净心不是特意去控制它。也 不是刻意去把握它。什么
时候都知道自己的心,心自然而然就不动了。心不动了, 人卦不会为外界的诱惑所动从而净化自身。 经典故事 关于心动,世人所了解的多是六祖慧能的“风动、幡动、心动”的故事,下 面讲一则两个禅师之间的新鲜小故事: 仰山禅师有一次请示洪恩禅师道: “为什么吾人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
洪恩禅师回答道:“我给你说个譬喻,如一室有六窗,室内有一猕猴,蹦 跳不停,另有五只猕猴从东西南北窗边追逐猩猩。猩猩回应,如是六窗,俱唤俱 应。六只猕猴,六只猩猩,实在很不容易很快认出哪一个是自己。” 仰山禅师听后,知道洪恩禅师是说吾人内在的六识眼、耳、鼻、舌、身、 意和追逐外境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鼓噪繁动,彼此纠缠不息, 如空中金星蜉蝣不停,如此怎能很快认识哪一个是真的自己?
因此便起而礼谢 道: “适蒙和尚以譬喻开示,无不了知,但如果内在的猕猴睡觉,外境的猩猩 欲与它相见,且又如何?” 洪恩禅师便下绳床,拉着仰山禅师,手舞足蹈地说道:“好比在田地里, 防止鸟雀偷吃禾苗的果实,竖一个稻草假人,所谓‘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 假围绕’?”仰山终于言下契入。 生活中,有很多人的心情都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更有甚者,将对自己的 认识和评价建立在他人的态度之上,更是本末倒置。如果用一句通俗易懂的格言 来概括洪恩禅师的话,那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阿瑟刚当上军官时,心里很高兴。每当行军时,阿瑟总是喜欢走在队伍的 后面。一次在行军过程中,他的敌人取笑他说:“你们看,阿瑟哪儿像一个军官,倒像一个放牧的。”
阿瑟听后,便走在了队伍的中间,他的敌人又讥讽他说:“你们看,阿瑟 哪儿像个军官,简直是一个十足的胆小鬼,躲到队伍中间去了。” 阿瑟听后,又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他的敌人又说:“你们瞧,阿瑟带兵 打仗还没打过一个 胜仗,他就高傲地走在队伍的最前边,真不害臊!” 阿瑟听后,心想:如果什么事都得听别人的话,自己连走路都不会了。从 那以后,他想怎么走就怎么走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谁能代替你走路吗?谁能代替你做决定 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做主,自己的命运需要自己主宰。人, 要依据自己的心,作出自己的判断,不能总被外界的境遇所左右 人生智慧 为什么人最难认清自己?主要是因为真心蒙尘。
就像一面镜子,被灰尘遮 盖,就不能清晰地映照出物体的形貌。真心不显,妄心就会成为人的主人,时时 刻刻攀缘外境,心猿意马,不肯休息。人体如一村庄,此村庄中主人已被幽囚, 为另外六个强盗土匪(六识)占有,他们在此兴风作浪,追逐六尘,让人不得安 宁。 心不动才能真正认清自己,遇到顺境不动,遇到逆境也不动,不受任何外 在的影响。现代人的状况大多相反,遇到顺境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遇到逆境的 时候痛苦得不得了,这就带来许多痛苦。 其实,我们遇到的任何外境都一样,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这一点,就不会被 六尘所诱惑,也不会被六识所蒙蔽。 心净则佛土净 点石成金 佛经中说:“清净心植众德本。”一切功德从清净心中来。要想往生西方, 心一定要清净。
世间法也靠清净心。众生在世间,如果心清净,一定孝:心不清净。不孝。 如果心清净,一定尊敬长上;如果心不清净,则不尊敬。 心清净的一个含义就是“不可测、无障碍”。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 为人们的心境太容易受到夕卜界的干扰。恶人受丑陋之心的牵引而做坏事.普通 人也可能因为执著心、愧疚心等而使自己陷入痛苦,无法自拔。 经典故事 如果人对于外界的事情心有挂碍,并由此生出了懊恼心、欢喜心,那么这 颗心就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 从前,在舍卫国里住着一个老人,他和儿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后来老人受到佛陀教义的启发,就和儿子一起出家,老人当了比丘,他的儿子当 了小沙弥,两人成为师徒。 这天,老比丘带着小沙弥一起出去化缘,师徒俩不知不觉越走越远,等他 们想到要回去时,天已经快黑了。师父年纪大,走得很慢,徒弟就上前来搀着师 父走。 天色越来越黑,当他们来到一片树林中时,天已经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了, 只能听见师徒俩行
不可不知的佛教故事全集_第四章 人只能靠自己 破茧成蝶要历尽磨炼 点石成金 释迦牟尼在涅粲前,曾说:“以自己为岛屿、为舟航、为明灯。”肯定了“自 皈依”和自我拯救的力量。 佛住世期间,曾说过不能度无缘的人,不能转众生的定业。所以,在佛陀 的祖国遭到邻国琉璃王灭族的大屠杀时,他也无法用神通加以救济。这并不违背 佛普度众生的宏愿。因为佛能够以佛法开导众生,使众生自己来修缮、积福、消 灾、免难。
佛度众生。实际上是众生自度,否则就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和因果的秩序。 经典故事 世间一切外在的帮助,都只能教给你行走的方法,而绝不能借给你一双高 飞的翅膀。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草地上有一只蛹,被一个小孩发现并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 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一段时间,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
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很不忍。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的洞 口剪大。这样一来,里面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 来。但是,所有因得到救助而见到天日的幼虫都不能成为真正的蝴蝶――它们无 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 那“鬼门关”般的狭小洞穴恰是帮助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由于这只蝴蝶没有 经过破蛹前必须经历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不仅不能飞。